白露节气的风俗活动(白露节气的农事活动)
白露节气的风俗活动
白露节气的风俗活动
白露节气的风俗活动。相信大家对我国的二十四个节气并不陌生,白露就是二十四节气之一,白露时节是有不少习俗的。那么接下来就由我带大家详细的了解下白露节气的风俗活动的相关内容。
白露节气的风俗活动1
1、祭禹王
相传每年白露时节,蒹葭苍苍中的太湖渔家有祭拜大禹的传统。《禹贡》里大禹疏通三江,使得“震泽底定”。震泽便是太湖的古称,相传大禹治水由北而南,从黄河而至江淮,最后在太湖将兴风作浪的鳌鱼镇于湖下,消弭了水患。
虽然神话被视为虚妄,但其中却有人们最真诚的向往。从唐至清,太湖并未因为上古先王的神迹而风平浪静,反而有史可载的大水灾就高达42次。似乎鳌鱼并未甘心受缚,禹王与湖怪的恶战还在继续。太湖渔民所能做的,就是千百年如一日,为禹王举办盛大的祭典,鼓励他,也祈求他能保佑一方的平安。
白露是秋季的第三个节气,这时秋水横溢,鱼蟹生膘,为了能在随后的捕捞季获得好收成,为了能有一个风平浪静的湖面,太湖两岸的渔民在白露时节赶往位于太湖中央小岛上的禹王庙进香,祈祷神灵的保佑。据清乾隆年间《太湖备考》所载,禹王香期一般为七天,前三天祭拜,后三天酬神,最后一天还有送神的仪式。在祭拜时,人们许愿将把秋冬之际捕捞的之一条肥鱼献给禹王。不仅太湖两岸,苏南、浙北、上海的渔民也会前来参加,各地的渔民在庙前布置香棚分祭,互相攀比谁的祭礼更丰厚,谁的香棚更堂皇。
2、收清露
我国民间在白露节气有“收清露”的习俗,明朝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上记载:“秋露繁时,以盘收取,煎如饴,令人延年不饥。”“百草头上秋露,未唏时收取,愈百病,止消渴,令人身轻不饥,肌肉悦泽。”“百花上露,令人好颜色”。因此,收清露成为白露最特别的一种“仪式”。
3、打枣
白露前后农家开始收枣,大多数时候都是用竹竿打枣,只是用力要轻,以减轻对枣树的伤害,否则来年枣树产量就堪忧了,这种情况老人家形象地称之为打聋。
打枣的技巧是起初在大枝上拍打几下,把部分枣振落。对那些未振落的枣,则顺着枝条长势的方向用杆子划过,类似捋。
打枣的三大原则为一要爱护枣树,二要打得净,三要使枣落在树荫下,不能把枣击出太远,不然就找不见了。
白露节气的风俗活动2
白露过后多吃薯类食物可预防便秘
秋季天气干燥,人们容易“上火”便秘,营养专家建议,白露节气人们可适当增加薯类的摄入,一星期吃五次,每次更好在一两左右。人们常吃薯类有红薯、马铃薯和山药等。红薯又名番薯,它含有对人体健康有益的多种成分,如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维生素、膳食纤维和微量元素。红薯是一种低热量的食物,热量相当于大米的五分之一,所以它适宜减肥人士食用。
三款红薯的代表性菜肴
1、木瓜红薯
原料:红薯、木瓜、香菜叶、盐、葱段、蒜末、食用油各适量。
做法:将红薯清洗干净以后,去皮后再切成片状,木瓜洗净去皮、籽、瓤后切成比红薯略小的滚刀块;加油热锅以后,在四成油温下加蒜末葱段炒,在加入红薯片煸炒到五成熟时,再加进木瓜爆炒以后,加适量水、盐,等到汤汁收干,再加些香菜叶就可以啦。
2、炒红薯玉米粒
原料:红薯、玉米粒、枸杞、青椒、盐、胡椒粉、高汤、食用油、水淀粉各适量。
做法:将红薯洗净去皮,切成同玉米粒大小的.方丁,玉米粒洗净用沸水焯一下待用,枸杞用水发好,青椒洗净切成丁;坐锅点火倒入油,至七成熟时,放入红薯丁,炸至皮面硬结,起锅捞出沥干油;留底油,加青椒和玉米粒小炒下,再加红薯丁翻炒,加入高汤、盐、胡椒粉至双丁熟之后,加枸杞炒匀勾芡就可以。
3、红薯糍粑
原料:红薯、红糖粉、黄油、亚麻籽、花生油、大米粉、糯米粉各适量。
做法:将半斤红薯洗净去皮切块,隔水蒸,再压成薯蓉,加入红糖粉(分量根据个人口味而定);平底锅小火加热30克黄油,然后下20克亚麻籽炒香,倒入薯蓉拌匀;令将熟红薯榨汁滤渣,然后掺入糯米粉和成粉团,包上处理好的薯蓉,往蒸笼的盘子擦上花生油,包好的糍粑也扫上少许油,入锅隔水蒸10分钟即可。
白露的由来是什么
白露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五个节气,是干支历申月结束及酉月起始;时间点公历每年9月7日到9日,太阳到达黄经165度时。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八月节……阴气渐重,露凝而白也。” 天气渐转凉,会在清晨时分发现地面和叶子上有许多露珠,这是因夜晚水汽凝结在上面,故名。古人以四时配五行,秋属金,金色白,故以白形容秋露。进入“白露”,晚上会感到一丝丝的凉意。
白露的由来
白露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更是干支历申月的结束以及酉月的`起始。露是由于温度降低,水汽在地面或近地物体上凝结而成的水珠。所以,白露实际上是表征天气已经转凉。这时,人们就会明显地感觉到炎热的夏天已过,而凉爽的秋天已经到来了。昼夜温差可达十多度。阳气是在夏至达到顶点,物极必反,阴气也在此时兴起。到了白露,阴气逐渐加重,清晨的露水随之日益加厚,凝结成一层白白的水滴,所以就称之为白露。俗语云:“处暑十八盆,白露勿露身。”这两句话的意思是说,处暑仍热,每天须用一盆水洗澡,过了十八天,到了白露,就不要赤膊裸体了,以免着凉。还有句俗话:“白露白迷迷,秋分稻秀齐。”意思是说,白露前后若有露,则晚稻将有好收成。
“白露”是反映自然界气温变化的节令。露是“白露”节气后特有的一种自然现象。此时的天气,正如《礼记》中所云的:“凉风至,白露降,寒蝉鸣。”据《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对“白露”的诠释——“水土湿气凝而为露,秋属金,金色白,白者露之色,而气始寒也”。古人在《孝纬经》中也云:“处暑后十五日为白露”,阴气渐重,露凝而白也。”其实,气象学表明:节气至此,由于天气逐渐转凉,白昼阳光尚热,然太阳一归山,气温便很快下降,至夜间空气中的水汽便遇冷凝结成细小的水滴,非常密集地附着在花草树木的绿色茎叶或花瓣上,呈白色,尤其是经早晨的太阳光照射,看上去更加晶莹剔透、洁白无瑕,煞是惹人喜爱,因而得“白露”美名。
白露时节,都有什么习俗?
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白露节气的习俗,主要是以祭祀和吃多种美味的食物为主,具体分析如下:
一.祭祀禹王、采十样白和打枣,祈盼吉祥之意。
白露是个与秋天有关的节气,因天气转凉,夜晚许多植物的叶子上会有白色的水珠出现,所以被人们称为白露,时间在每年农历的九月七日左右。到了白露时节,通常白天和夜晚的温度也差异较大,有一句谚语“过了白露节,夜寒日里热”,说的就是这一点。除了天气变化外,在白露时节,有多种习俗在民间流传。
其一是祭祀禹王,祈求更加美好和安稳的生活。自古以来,大禹就以治水英雄的形象存在,被人们称为水路菩萨。因此人们会在白露时节为其举行相对大型的祭祀活动,且不止在白露,每年清明和七月七等节日,也会祭禹王。
其二是采十样白,但这个习俗多出现在浙江苍南和平阳等地。十样白指的就是,白木槿、白毛苦等十种带有白字的中草药,采集完后再将它们放在鸭肉或鸡肉中煮食,有很好的滋补功效。其三是收集这些的秋天露水,据说煎煮服用后,有延年益寿的作用。还有些地区,将植物叶片上的清露和朱砂等物质混合,点在孩童的额头处,寓意消除百病。
二.吃龙眼和番薯,喝白露茶和白露米酒,滋养身心。
吃龙眼主要是福建地区的习俗,民间百姓认为白露吃龙眼,具有非常好的滋补身体的效果,一颗龙眼就相当于一只鸡的营养。很显然这个说法有些夸张,但龙眼确实是一种有多种功效的水果。不仅能益气健脾和补血养肤,还能减轻失眠等现象,却也不能多吃,比较容易上火。
吃番薯是古代人民比较推崇的一种习俗,甚至有些迷信。他们认为在白露时节吃番薯丝或者番薯饭,会在这一年里的任何时候都可以放心的吃番薯,不必担心胃部发酸。在中医学相关理论中,番薯具有补气健胃和强肾健体的功效,是一种健康食物。
其次,在喝的方面也有些讲究,部分地区如南京和浙江的人们,会有饮用白露茶和白露米酒的风俗。白露茶是在白露时节采摘的茶叶,没有夏茶那般苦涩,也没有春茶那么容易被泡烂,口感醇厚,闻起来很是清香,比较受人们的欢迎。白露米酒通常都是用糯米和高粱等谷物,自家酿造而成的,口味清甜也不容易醉。酿造糯米酒期间,有些人家还会 *** 糯米酒糟,也是一种相当美味的食物。
三.白露时节也有些禁忌需要多加注意。
另一方面,除了这些习俗外,白露时节的天气也是关注的重点,尤其是农村地区的人们。白露时节很忌讳刮风下雨的天气,因为这种天气势必会对农民的收成带来损害,例如白露雨水会让收割后的稻谷生虫变坏,也会让田间的蔬菜味道变苦。谚语“处暑雨甜,白露雨苦”,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此外,白露也是大闸蟹丰收的时候,但要注意蟹肉虽肥美,寒性却较大,不能多吃,且吃的时候要清洗干净。
白露节气有什么习俗啊?
1、在湖南一带,有在白露喝米酒的风俗。家家户户都以被称为“土酒”的白露米酒待客,它甘甜温热,最适合秋天饮用。
2、在福建福州,有个传统习俗叫“白露必吃龙眼”,有些地方还有“春茶苦,夏茶涩,要喝茶,秋白露”的说法;以及资兴兴宁、三都、蓼江一带历来有酿酒习俗,白露酒是用糯米、高粱等五谷酿成,略带甜味,口感细腻,建议大家可以在白露时节,细细品尝这份独有的好味道。
白露的传统习俗有哪些?
白露的传统主要有收清露、祭祀大禹、酿五谷酒、喝白露茶等。
1、收清露
中国民间在白露节气有“收清露”的习俗,明朝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上记载:“秋露繁时,以盘收取,煎如饴,令人延年不饥。”“百草头上秋露,未唏时收取,愈百病,止消渴,令人身轻不饥,肌肉悦泽。”“百花上露,令人好颜色”。因此,收清露成为白露最特别的一种“仪式”。
2、祭祀禹王
白露时节是太湖人祭祀禹王的日子。禹王就是大禹,太湖畔的渔民称他为“水路菩萨”。祭禹王的香会每年四期,其中清明、白露的春秋两祭规模更大,春祭6天,秋祭7天。这时,每天都要唱一台戏,每台戏有四出。两出文戏,两出武戏,其中一出必为《打渔杀家》。祭禹王的香会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祈盼和向往。
3、酿五谷酒
白露时节开始收获,谚语云:“处暑高粱白露谷”。江苏浙江一带乡间,每年白露一到,家家皆用谷物酿酒,用以待客,常有人把白露米酒带到城市售卖。白露酒用糯米、高粱等五谷酿成,略带甜味,故称白露米酒。
4、喝白露茶
南京人有喝白露茶的习惯。茶树经过夏天的酷热,白露前后正是生长的极好时期。白露茶既不像春茶那样鲜嫩、不经泡,也不像夏茶那样干涩味苦,而是有一种独特的甘醇清香味,尤其受老茶客喜欢。家中存放的春茶已经消耗得差不多了,此时白露茶正好接上。
5、十样白
在浙江温州等地也有过白露节的习俗。苍南、平阳等地民间,人们于此日采集“十样白”(也有“三样白”的说法),以煨乌骨白毛鸡(或鸭子),据说食后可滋补身体,去风气(关节炎)。这“十样白”是10种带“白”字的草药,如白木槿、白毛苦等,以与“白露”字面上相应。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白露
白露节气的风俗活动(白露节气的农事活动)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