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崎核爆( *** 轰炸日本的命令)
1945年的7月26日,盟军高层首脑在举行波茨坦会议之后,正式发布了波茨坦公告。这份公告称,德国已经彻底战败,要求日本无条件投降。如果日本不做出无条件投降的决定,那么日本将会遭到毁灭性的打击。
日本对此不以为然,认为只是“恐吓”,但美国人说的是实话。因为就在波茨坦公告发布的前10天,也就是在7月16日,随着美国新墨西哥沙漠中的实验场一声惊天动地的爆炸,世界上之一颗原子爆炸装置在美国启动了。这是人类历史上之一次武器级的核装置被正式启动,美国真正掌握了一种具有毁灭性力量的超级武器,但是日本当时并不知道。
实际上,在7月25日,也就是美国正在筹划发布波茨坦公告的同一时刻,美国的助理参谋总长(美国陆军副总参谋长)汉迪将军亲笔起草了一份秘密命令,这份命令就是动用 *** 的命令。因为当时的美国 *** 心里也明白,以日本负隅顽抗的姿态,很难会对波茨坦公告做出正面积极的回应。
这份由汉迪将军亲笔起草的命令的内容十分明确:之一点,要求美国驻太平洋航空队的20航空队的509混合中队执行轰炸命令,由B29来主持完成。同时,要求的日期是在8月3号以后,天气允许的时候,任何时候尽快地实施投掷,这是指的是首枚 *** 。
【在广岛投掷 *** 的艾诺拉·盖(Enola Gay)B29轰炸机机组成员】
目标被设定为日本4个城市,广岛、长崎、小仓和新泻,具体按照天气和航路的情况来实施,实际上做出临机的选择。而命令中还指出,在首批 *** 投放完毕之后,后面的 *** 只要完成,马上会运抵轰炸的基地,对其他的城市进行轰炸。
命令里还要求对此次的行动要严格保密,而且强调,这份命令是经过了美国的参谋部总长、美国总统杜鲁门授权的。
汉迪将军这份命令,首先直接发给了驻太平洋的美军航空兵的战略航空部队斯帕茨将军,同时抄送给了尼米兹和麦克阿瑟。至此,动用 *** 的命令最终生效。而在命令发布的这段时间里,其实美国也正在陷入一种争论的状态。如此强大的武器,究竟是用还是不用?
事实上在7月16日美国进行之一次核爆实验的同时,当时的美国科学界就有人开始积极地握权,试图阻止杜鲁门总统使用 *** 的这种决定。
当时最为有代表性的一位科学家是芝加哥大学冶金实验室的资深物理学家,叫西拉德。这个人名望极大,早在1933年他就提出了自己的链式反应理论。不仅如此,他还曾在1939年与爱因斯坦联合致信罗斯福总统,促成了美国“曼哈顿工程”的启动。
当时这份 *** 书是要求美国积极地推动核能技术的研究,特别是 *** 的工程,必须抢在纳粹德国前面,完成这种新式武器的开发与装备,所以美国启动了曼哈顿工程,最终促成了 *** 的研制完成。但是在7月16日核爆完成之后,西拉德开始积极地斡旋,希望杜鲁门总统不要使用 *** 。
为什么?因为在西拉德看来,之一纳粹德国已经战败投降,来自德国方面的 *** 的威胁已经被彻底解除。美国掌握的 *** 威力实在恐怖,这是人类之一次解放了原子核所拥有的可怕力量,而这种力量最初的使用并没有用在和平的目的,而是用在战争的摧毁上。
在西拉德看来,这是一件非常地令人遗憾的事情。同时他还预言,如果战争结束之后,世界进入了这样一种状态,就是有更多的国家拥有了这种原子武器,那么整个世界将会面临着彼此被摧毁的巨大的阴影之中。
西拉德这种担心不无道理,但是他没能够阻止到杜鲁门总统动用 *** 。因为在提交 *** 书前, *** 事件已经被美国陆军工程部队的首脑格罗夫斯将军知晓。
格罗夫斯将军当时是曼哈顿工程的行政主管,他在得知此事后,立即从自己的角度着手进行了一次调查。他发现,在芝加哥大学冶金实验室工作的科学家们,实际上大部分人并不反对使用 *** ,因为他们也觉得,战争如果能用 *** 来结束的话,也不失为一项选择。
调查发现,有80%多的科学家们还是支持使用 *** ,所以格罗夫斯将军决定了压制这份 *** 书。这份 *** 书并没有被真正地被提交到杜鲁门总统那里,所以杜鲁门总统从来也没有看到过这份 *** 书。直到汉迪将军签发的命令被发到太平洋战区,真正的 *** 就踏上了航路。
最终的结果是,两枚 *** 分别在日本的广岛和长崎被投下,造成了严重的物资和人员的损失,也迫使日本之一次见识到了如此强大的、具有毁灭性打击力量的新型武器,促使日本做出了无条件投降的决定。
【 *** 爆炸后升起的蘑菇云,左图为广岛,右图为长崎】
【 *** 在长崎爆炸后造成的破坏】
【左下角照片显示 *** 爆炸之前的广岛,右上角照片是爆炸之后的广岛】
长崎核爆( *** 轰炸日本的命令)相关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