鲫花鱼图片(鲫花鱼图片 做法)
鲫花鱼是什么鱼
鲫花鱼是黑龙江省名产淡水鱼,体长,较高,背部白头后至背鳍前方显著隆起,以背鳍起点处为更高,腹部圆。头中等大,头长小于体高。吻稍突,前端略平扁,其长小于或等于眼后头长。
口略小,下位,稍近半圆形。唇薄,下唇侧叶极狭窄,中叶为一宽三角形明显突起。唇后沟中断,间距较唇靖为宽。须l对位口角.较短,长度为眼径的0.5-0.7倍。
眼较大,侧上位.眼间宽广,稍隆起。前眶骨、下眶骨及前鳃盖骨边缘具1排粘液腔。体鳞较小。侧线完全,略平直。背鳍和尾鳍具多数小黑点,其他各鳍灰白。
扩展资料:
生长习性
鲫花鱼属于底层鱼类,喜在水体的中下层,冬季洄游至江河深水处越冬。以底栖动物为食,以水生昆虫,软体动物为主, 也食各种小鱼。
是偏肉食性的杂食性鱼类,生殖季节在4—5月,分批产卵。卵粘性,附着于水草上发育。成熟季节一般在4—5月份;适宜催产水温为20~28℃,更佳水温为22~25℃,因此应选择最适宜的催产时机。
虫虫鱼的学名是什么
虫虫鱼学名叫鲫花,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最著名的“三花”“五罗”之一。
花鲫体侧扁而高,体长为体高的2.2-2.8倍,腹部圆,头较小,吻钝,口端位,无须,下咽齿侧扁。背鳍和臀鳍均具一根粗壮且后缘有锯齿的硬刺。
由于花鲫适应性强,在各种水体皆可生长、繁殖,且1龄鱼即达性成熟,种群恢复快,故一直被作为养殖搭配的对象。花鲫的养殖品种繁多,都是普通红锦鲫经过人工筛选、驯化而成的变种。
扩展资料
又叫吉花、吉花勾、季鱼、季郎鱼、鸡骨郎,鲤科、鮈亚科。体长,背鳍起点显著隆起。腹部圆,体侧和背部青褐色, 腹部白色,体侧中轴有数量不等的黑斑块,吻圆钝,口下位呈马蹄形, 口角有须一对,眼突出。
属于底层鱼类,喜在水体的中下层,冬季洄游至江河深水处越冬。以底栖动物为食,以水生昆虫,软体动物为主, 也食各种小鱼。
更大个体可达2公斤。产卵期为6─7月份,怀卵量 4.8-13 万粒,卵为粘性,依此粘于植物基体上,当水温20℃时,经4天孵出苗。它肉多刺少,肉洁白细嫩,呈蒜瓣状,肉实而味鲜美,是淡水鱼中的上等食用鱼。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鲫花
鲫花是什么种类鱼?
鲫花是底层鱼类。
学名花鱼骨又叫吉花、吉花勾、季鱼、季郎鱼、鸡骨郎,鲤科、鮈亚科。体长,背鳍起点显著隆起。腹部圆,体侧和背部青褐色,腹部白色,体侧中轴有数量不等的黑斑块,吻圆钝,口下位呈马蹄形,口角有须一对,眼突出。
鲫花的信息:
学名花鱼骨又叫吉花、吉花勾、季鱼、季郎鱼、鸡骨郎,鲤科、鮈亚科。体长,背鳍起点显著隆起。腹部圆,体侧和背部青褐色,腹部白色,体侧中轴有数量不等的黑斑块,吻圆钝,口下位呈马蹄形,口角有须一对,眼突出。
属于底层鱼类,喜在水体的中下层,冬季洄游至江河深水处越冬。以底栖动物为食,以水生昆虫软体动物为主,也食各种小鱼。更大个体可达2公斤。鲫花红烧、清蒸、炸、炖、熘均可。也是西餐常用的鱼之一。
鲫花鱼是鲫鱼,它还有名字叫鳜鱼,还叫吉花,是淡水鱼。不过虽然是鲫鱼,但是与普通的鲫鱼又是不一样的,普通鲫鱼的体型是梭子型的,大的也就比梭子稍微宽一点,但是鲫花鱼是椭圆形的,它的体型会比较的肥大。
看上去很可爱,是属于鲤科,普通的鲫鱼鳞的颜色是灰黑色的,看上去一点都不起眼,但是鲫花鱼的鱼鳞却是银白色的很耀眼,鲫花鱼是属于底层的鱼类,喜欢在水体的中下层活动,是偏肉食性的杂食性鱼类,喜欢吃各种小鱼,水生昆虫和软体动物等。
鲫花学名是什么
学名花鱼骨(Hemibarbus maculatus Bleeker)又叫吉花、吉花勾、季鱼、季郎鱼、鸡骨郎,鲤科、鮈亚科。体长,背鳍起点显著隆起。腹部圆,体侧和背部青褐色, 腹部白色,体侧中轴有数量不等的黑斑块,吻圆钝,口下位呈马蹄形, 口角有须一对,眼突出。属于底层鱼类,喜在水体的中下层,冬季洄游至江河深水处越冬。以底栖动物为食,以水生昆虫,软体动物为主, 也食各种小鱼。更大个体可达2公斤。产卵期为6─7月份,怀卵量 4.8-13 万粒,卵为粘性,依此粘于植物基体上,当水温20℃时,经4天孵出苗。它肉多刺少,肉洁白细嫩,呈蒜瓣状,肉实而味鲜美,是淡水鱼中的上等食用鱼。
鲫花鱼图片(鲫花鱼图片 做法)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