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企深耕粤港澳大湾区“沃土”共享中国开放机遇
新华社客户端深圳11月6日电(记者王丰、李晓玲、梁希之)粤港澳大湾区正成为德国企业深耕中国市场的一个重点区域,这片区域是中国开放水平更高、经济更具活力的区域之一。
记者走访位于深圳市南山区的西门子医疗磁共振研发生产基地,一台台设备正在完成最后组装。其中,一部分设备系统有“R&Din Shenzhen”标识,说明这一系统主力研发在深圳完成。
西门子(深圳)磁共振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受访企业 供图)
“基于‘在中国扎根,为全球智造’的发展战略,公司已在中国建立了一条完整的产业价值链。自2002年起,公司已向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客户交付了超过7000台磁共振及血管造影系统。”西门子(深圳)磁共振有限公司总经理施安说,目前深圳基地有约1200位员工,其中研发员工占比20%。
西门子医疗在深圳的发展是德国企业深耕粤港澳大湾区的缩影。在深圳市的工业大区宝安区,占地超过2万平方米的中德(欧)产业示范园正成为中德(欧)高水平产业科技合作的主要载体。
中德(欧)产业示范园(受访园区 供图)
示范园已引进全球著名技术转移机构德国史太白经济促进基金会、全球领先的机床和激光技术方案提供商德国通快集团等诸多德国企业、机构,表达入驻意向的有德国阿吉斯装备制造集团、德国莱茵TUV集团等逾60家企业。
“宝安区提出打造成世界级先进制造城,德国企业的到来,不仅可以加速全球领先技术在中国的落地,还可以不断带动中国本土创新,而我们提供的政策、人力、原材料、市场等方面的优势,也可以为德国企业带来更好的发展。”示范园运营方负责人方燕说。
中国欧盟商会副会长、华南分会主席高至豪表示,深圳包容的环境、创新的氛围、完善的产业支持、高效的 *** 服务以及丰富的人才资源,为中德企业合作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深圳海关数据显示,2022年前三季度,深圳市对德国进出口63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3.8%,占深圳市对欧盟进出口总值的23%,德国已连续多年成为深圳在欧盟国家中更大贸易伙伴。
满载货物的“湾区号”中欧班列从深圳发出,16天后可到达德国杜伊斯堡。(深圳海关供图 供图)
在位于粤港澳大湾区腹地的佛山市,三龙湾科技城是当地设立的推进大湾区建设的重要发展平台,也是佛山中德工业服务区所在地。近年来,以德国企业为代表的外资企业正呈加速之势进入。
德国斯蒂格迈耶公司是医疗器械细分领域的一家“隐形冠军”企业,该公司在中国投资的首个项目,将于今年第四季度在三龙湾正式投产。“近年来,德国企业落地投资呈现加速趋势。”三龙湾管委会对外合作局副局长李杰告诉记者,佛山中德工业服务区自2012年成立以来,共引进50个德国及欧洲项目。
高至豪表示,粤港澳大湾区拥有香港和澳门的高度国际化优势、珠三角地区完整的制造业产业链以及中国更具开放性的经济政策等诸多优势,中国持续深化的改革开放将使这里成为中德合作的“沃土”。
德企深耕粤港澳大湾区“沃土”共享中国开放机遇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