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小吃草粿,草粿做不脆的原因
大家好,今天来为您分享潮汕小吃草粿,草粿做不脆的原因的一些知识,本文内容可能较长,请你耐心阅读,如果能碰巧解决您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您的支持是对我们的最大鼓励!
潮汕小吃草粿,是一种口感绵软、香甜可口的传统美食。有时候我们会发现,有些草粿并不脆,而是软塌塌的。草粿为什么会做不脆呢?
草粿做不脆的原因可能是因为糯米粉的选择或使用方法不当。糯米粉是制作草粿的主要原料之一,而糯米粉的品质和浸泡的时间都会直接影响草粿的口感。如果使用的糯米粉质量不好,或者浸泡时间不足导致糯米粉含水量过高,那么煮熟后草粿会偏软而不脆。
草粿做不脆的原因还可能是包裹时间不足。在制作草粿时,需要将糯米粉搅拌均匀,然后包裹在香蕉叶或荷叶中,利用蒸煮的方法煮熟。如果包裹的时间不够长,糯米粉没有充分吸收水分,那么煮熟后的草粿会变得干燥而不脆。
草粿做不脆的原因还可能与蒸煮的时间和火候有关。草粿需要用慢火蒸煮,时间要足够长,这样才能使糯米粉熟透、呈现出脆嫩的口感。如果蒸煮时间太短或火候不当,糯米粉无法完全熟透,草粿就会偏软而不脆。
草粿做不脆还可能是因为糯米粉中添加的配料不当。有些人为了增强草粿的口感和香气,会在糯米粉中加入黄豆粉、红豆沙等配料。如果配料的量过多或质量不好,就会使得草粿过于湿润,从而影响其脆嫩的口感。
草粿做不脆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在制作草粿时,我们应该选择优质的糯米粉,掌握适当的浸泡时间,包裹足够的时间,适当调节蒸煮的时间和火候,以及合理添加配料。才能制作出美味脆嫩的潮汕小吃草粿。
潮汕小吃草粿,草粿做不脆的原因
不是。
1、主要食材不同
草粿:制作草粿需用一种称为草粿草(仙人草)的植物,草粿草是梅州市梅县区一带地区的特产。
烧仙草:仙草、糖、芋圆、珍珠、蜜枣、葡萄干、鲜奶/奶茶、蜜豆、蜂蜜、紫薯、花生、红豆。
2、功效不同草粿:具有清热解毒、退肠火的功效。
烧仙草:烧仙草有清凉降火,美容养颜的功效。
3、食用方法不同
草粿:食用时,用专用铜勺切成一片片装进小食碗里,边撒上红糖或白砂糖,便可啜饮。
烧仙草:食用时再加入已预先炒熟或煮熟之去皮花生、细粉圆、花豆、绿豆、红豆等材料,加糖搅拌后食用即可。扩展资料
草粿历史:
古代,潮汕夏令气候闷热,梅雨霏霏,环境潮湿。人在蒸淫热逼中,阳以汗外泄,阴以热内耗,正气有隙,邪易入侵,诱发中暑。在缺医少药的古代,医家们科学地采用仙人草煎后加工制成的草粿药膳,以提高机体免疫功能,起到预防中暑之功。潮汕草粿世代相传,俗而不卑,清暑解渴。食用方便,价钱便宜,适合时令。千百年来在潮汕地区盛夏酷暑畅销不衰,深受海内外潮人所欢迎。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草粿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烧仙草
潮汕草粿是什么草
潮汕的草粿跟常见的凉粉其实有异曲同工之处,但在原料和做法方面又不太一样。草粿,有些地方也叫仙草蜜,是潮汕地区一款颇具地方特色的小食,具有清热解毒、退肠火的功效。制作草粿需用一种称为草粿草(仙人草)的植物,也就是所谓的原料。大致做法:水加草粿草,再加入食用纯碱,大火烧开后,用小火熬至草粿变成烂浆,这时候用密勺把锅中草粿草(仙人草)的草枝过滤掉,过滤后再放炉上煮滚,并随即捞去面上的浮沫杂质,这时候就用雪粉调成湿粉水,进行勾芡。勾芡后,锅中的草粿还是稀稀水水的,但不能碰它,把它倒入陶钵中,待其温度退至 70℃左右时,自然会凝结。
潮汕草粿草的功效与作用
1 补充营养 草粿草是一种绿色的中草药,其中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等,食用后能够为人体补充多种营养元素,从而可以维持人体组织器官的正常生理功能,促进人体的健康。 2 清热解暑 草粿草的性质偏寒性,食用后可以降低体内的热气,非常适合在炎热的夏天食用,不仅可以预防出现中暑的症状,而且在中暑之后服用的话还能缓解因为暑热而出现的头晕头痛、恶心呕吐、体虚乏力等症状。 3 生津消渴 草粿草偏寒性,其中含有丰富的水分、维生素和矿物质,食用后可以刺激唾液和胃液的分泌,从而可以缓解口渴的症状,所以对于一些经常口干、口渴的人群来说可以适当地吃一些草粿草,具有生津消渴的作用。 4 美容养颜 草粿草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维生素E、黄酮类等抗氧化物质,不仅可以加快身体的新陈代谢,还可以帮助人体抵抗多种导致衰老的氧自由基,从而减少紫外线对皮肤的伤害,延缓皱纹的生成,对于人体来说具有美容养颜、延缓衰老的作用。
潮汕小吃
潮汕有名的20种小吃有春卷、菜头粿、鸭母捻、绿豆糕、萝卜干、草粿、反沙芋、卤水鹅肠、蚝烙、手拍牛肉丸、达濠鱼丸、粿汁、栀粿、炒糕粿、老妈宫粽球、鼠曲粿、潮汕卤鹅、落汤钱、水晶球、猪肠胀糯米。
1、春卷:
春卷原是立春日的食品,唐宋时称为春盘。清代以后制作上有了改进,其馅料由芹、韭、笋组成,表示勤劳、长久、蓬勃之意。以后成为四时皆备的小食,称为春饼。2、菜头粿:
菜头粿是潮汕地方年糕的一种,每逢过年时节,各家各户都有蒸制。制作时先将萝卜刮去粗皮,刨成丝,下鼎锅炒软,加入腊肠粒、虾米粒、香菇粒、芹菜粒,和入适量味精、精盐、胡椒粉,同米浆、薯粉拌匀,然后入蒸笼内蒸熟,以筷子插入不粘为熟。3、鸭母捻:
鸭母捻类似北方的汤圆,传统制作要求严格。鸭母捻的馅有四样,即绿豆馅、红豆沙、芋泥、芝麻糖,每粒的馅约15克。鸭母捻放在白糖水中煮至浮上水面即熟。4、绿豆糕:
汕樟林古港,是明清年代红头船的通洋总汇之地。每逢中秋佳节,千家万户手巧艺妙的贤慧妇女,常喜爱加工制作美食糕点,绿豆糕,其传统技术工艺和加工制作方法考究,蒸熟后金碧晶莹,入口清香甜美,风味独特。5、萝卜干:
萝卜干经传统腌晒而成,是潮汕地区居家佐餐的传统小菜,口感香脆,是佐餐和馈赠亲友之佳品。6、草粿:
草粿是用一种叫草粿草的干草熬汁,加入少许地瓜粉,使其凝结,装在小缸中用盖盖好。挑卖时一头是碗筷架和红糖,架下放洗碗水,一头是小缸。
卖时以铜匙从草粿的上层切出于碗中,加撒糖粉,还点上一滴橙膏。潮阳、普宁农村卖草粿,则以一个多孔的铜钱刨,将缸钵里的凝结草粿刨起,成为条状,加进红糖,温吃或冷吃皆可。7、反沙芋:
反沙芋过去是潮汕地区中秋节的应时食品。芋头去表皮后,切成指状小块,放入油锅中炸熟捞起。隔一会儿,再将芋块放人油中,以除去水汽。然后用白糖加水适量,放入锅中煮,到糖水像胶水一样粘时,即将芋块放入,拌匀捞起,并马上从炉上拿开。8、卤水鹅肠:
卤水鹅肠经过卤制以后,去除了鹅的腥味,鹅肉丰满,吃起来软中带嫩,吃完以后有回味。9、蚝烙:
蚝烙是潮汕的特有小食,外地人来潮汕总要尝一尝这一美食。市镇酒店、小食店多有这种小食,西天巷蚝烙是汕头名小食之一。10、手拍牛肉丸:
手拍牛肉丸是选用新鲜的牛腿包肉作料,去筋后切成块,放在大砧板上,用特制的方形锤刀两把,上下不停地用力把牛腿肉槌成肉浆。
加入少量雪粉、精盐、上等鱼露和味精,继续再槌15分钟,随后用大钵盛装,加入方鱼末、白肉粒和味精,拌匀,用手使劲搅挞,至肉浆粘手不掉下为止。
然后用手抓肉浆,握紧拳挤成丸,用羹匙掏进温水盆里,再用慢火煮丸约8分钟,捞起牛肉丸。食时用原汤和牛肉丸下锅煮至初沸,加入适量味精、芝麻油、胡椒粉和芹菜粒,配上沙茶酱或辣椒酱佐食。11、达濠鱼丸:
达濠鱼丸精选优质鲜鱼配制,洁白细柔,酥脆清口,方便一般家庭饭店应用。12、粿汁:
粿汁是米制品之一,注重辅助料的调配。辅助料用久醇的猪肉卤汁、经腌制卤烂的五花肉和用油煎成金黄色的蒜头粒。13、栀粿:
栀粿的原料为糯米,古代的制作方法是用糯米浸渍后用手工石磨磨成粉浆,配入捣碎栀子浸泡滤渣成为黄色药液,然后又再用铺姜碱液拌匀,装入蒸笼炉火蒸熟便成粽黄色晶莹润滑的香喷喷优质栀粿。栀粿偏苦,食用时要和以白糖,也能煮成汤,用于正餐佐食也是一流。14、炒糕粿:
炒糕粿很注重火候,使糕粿达到外酥内嫩,鲜香微甜,色泽金黄鲜艳,香味飘溢,口感咸、甜、香、辣兼备。15、老妈宫粽球:
老妈宫粽球指汕头市升平路头妈祖宫附近的顺德号的粽球。由于粽是用竹叶包裹,要打开吃了才知道味道,于是有此俗语。由于潮人有五月初五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的习俗。而且在南方过了端午节,气候开始转热,故俗语中还有五月未食粽,破裘唔敢放的谚语。16、鼠曲粿:
传统的潮汕妇女都会做糕粿,每到农历新年更不忘制作鼠曲粿。鼠壳粿通常只在农历新年时应节制作,所以潮汕人又把它叫做年粿。17、潮汕卤鹅:
潮汕特产的狮头鹅,肉质肥美,卤鹅是地方风味食品,香滑入味,肥而不腻。18、落汤钱:
落汤钱是在潮州传统小食糯米钱的基础上,加以创新而演变来的,它吸收传统小食的优良做法,而对传统小食一些不足之处加以改进,从而使这一小食更加完美,是一款具有代表性的创新潮州小食。19、水晶球:
水晶球是用的是生粉。做出来的皮薄、厚度均匀、有韧性、光滑、透明,粿体呈球状,能够明显地看到里面包的馅。馅有甜有咸,如绿豆馅、豆沙、芋泥等等。20、猪肠胀糯米:
猪肠胀糯米是广东潮汕地区民间传统小食。其一般制法是取猪大肠中段,将糯米先浸软,与猪肉、香菇、虾、莲子等辅料拌匀,调入食盐、味精、胡椒粉等调味品,然后填装入洗好的猪肠中,两端用纱线扎紧,放开水锅里煮约1小时,捞出斜切成小片,蘸甜酱油食用。
草粿做不脆的原因
“食在广东,味在潮汕。”潮汕地区对外地游客最大的吸引力,莫过于 美食 。 身为一个潮汕人,每当与外地朋友谈论起 美食 话题,发现朋友们对潮汕 美食 的理解总是囿于牛肉丸,牛肉火锅,再丰富点就是卤鹅,海鲜。潮汕人吃牛吃出了名堂,吃出了潮汕圈,但真正占据潮汕人日常生活的潮汕 美食 却鲜有人问津,它就是粿。 对于外地人来说,潮汕粿没有潮汕牛肉火锅声名远扬;对于潮汕人来说,粿是再日常不过的餐桌 美食 、点心小吃,不足为奇。但若真正谈论起潮汕的饮食文化,没有粿却万万不行。换句话说,粿占据了潮汕 美食 的半壁江山,如果你为潮汕 美食 而来,却不试试潮汕的粿,不亚于白跑一趟。 粿,从贡桌走下餐桌 广义的潮汕粿,泛指用米、麦以及其他杂粮所制成的副食品,多为煎炸、蒸煮类的小吃,后来很多其他潮汕小吃也泛称粿,例如与龟苓膏相近的凉粉,在潮汕地区则称为草粿。狭义的粿,原指米制品而已。《康熙字典》里,“粿”释义为“净米也,又米食也”。潮汕人善吃粿,与它所处的环境密不可分。 中国人的饮食习惯,和农业的生产与发展息息相关。潮汕地处我国东南丘陵的边缘,地势自北、西北向南、东南倾斜,北回归线横贯其中部。潮汕平原位于韩江三角洲,为广东省内第二大平原,其面积有4000多平方公里。潮汕处于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区,土地肥沃,气候适宜,水稻的产量颇丰,大米自然成为潮汕人饭桌上的主宰者。 但大米怎么演化为粿,并在潮汕地区广泛流行?这还要从潮汕 历史 说起。 自古以来,受战乱、经济的影响,中原人口历经多次南迁。潮汕先民正是在一次次的南迁中来到潮汕平原这片富饶的土地,又把许多中原风俗带到了潮汕平原。中原注重飨祀,张衡在《东京赋》中说道:“咸用纪宗存主,飨祀不辍。” 清代思想家唐甄在《潜书·有归》也提到:“縗麻飨祀,事死也。”以 美食 供奉祖先,是中原的传统。中原传统的祀品主要是面食,潮汕地区不产小麦,便因地制宜,用大米代替小麦,用米食代替面食。大米磨成粘米粉,配比不同的薯粉淀粉、糯米,也可以像面团一样,塑造成各种各样的祭祀所需的“果子”,因为主要成分是大米,便以“米”为旁,有了“粿”字,形容这一类的祭祀食品。 潮汕平原人口众多,耕地较少,又面临台风地震等自然灾害频发的困境,于是大部分潮汕人不得不向大海寻求发展。除了发展渔业,潮汕人凭借着刻苦奋斗的精神,搭乘一艘艘红头船向南洋进发。海上艰险、路途遥远,下南洋谋生的潮汕人往往不知几时才能与亲人再团聚。大米制成粿品较容易保存,作为食物,粿既能果腹,也饱含潮汕人对生活的美好愿景,对亲人的祝福。潮汕人离家远行时,会带上家里准备的粿作为干粮。时至今日,粿还是潮汕人送礼佳品之一,无论是酬神祭祖、婚丧嫁娶,到日常生活,潮汕人都离不开粿了。 潮汕的粿何其多? 说潮汕 美食 大半都是粿的天下,一点儿也不夸张!潮汕有多少种粿,或许连他们自己也数不清。 潮汕人吃粿,要跟着时年八节走。什么是时年八节?潮汕地区将一年中最重要的八个节日视为祭祀的主日,八节分别是: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中元,中秋,冬至,除夕。除了八节,每月逢初一十五,也要祀神,粿,是八节中不可或缺的贡品。不同的节日,不同的时令,便催生出了不同的粿品。以往的潮汕人家,家家户户都要自己做粿用于祭祀,于是潮汕人的一年就在几乎不间断的各类粿品中吃过来。 在潮汕地区,什么时节吃什么粿,什么时令吃什么粿,一切都安排得明明白白、井井有条。 在潮汕各种节日里出镜率最高的当属红桃粿,它的外形酷似寿桃,颜色鲜艳,寓意生活和美,春节前后都能在饭桌上看到它的身影。 在制作红桃粿的粿皮时,往粘米粉里加入了红曲米,揉制成的粿皮便有了艳丽的粉红色。再包裹上炒好的糯米饭,佐上板栗、虾米、猪肉、花生、香菇等配料,用精美的木雕模具定型,轻轻拍出来,一个红桃粿就完成了。皮软料足,色香味俱全,蒸熟食用,表皮软糯弹牙,每咬一口都能感受到丰满的馅料。潮汕人吃粿,喜爱加点油煎炸一下,煎至两面稍泛金黄的红桃粿,皮酥里嫩,油而不腻,风味更佳。 潮汕的粿除了富有美好的寓意,许多粿类也是随节气时令被发明出来的,例如潮汕的朴籽粿和栀粿。潮汕有句俗语:“清明食叶,五月节食药”。这里的叶,指的就是朴籽粿。 历史 上潮汕地区广植朴籽树,朴籽叶可食用,有助于消炎下气,排解积热。清明前后朴籽树刚发新芽,把朴籽树的叶子捣出汁,按照配比与米浆混合,倒入模具蒸熟,即做成了朴籽粿。蒸熟的朴籽粿自带朴籽叶的清香,口感比馒头软,深受老人孩子的喜爱。 到了端午时分,潮汕地区湿热交加,古有“恶月”的说法。黄栀解毒凉血,有助消化,潮汕人便把黄栀水和入糯米粉,揉制蒸成栀粿。成型后由于过于黏腻,刀具难以切割,需要用棉线绞切。吃栀粿能清热泻火,栀粿在潮汕话里也叫“栀粽”,“粽”跟“壮”同音,所以在潮汕人把吃栀粿叫“吃壮”,寓意吃了身体强壮。 “时节做时粿”这句俗语便是潮汕人做粿、吃粿的真实写照,元宵节做甜粿、红粿,憧憬新一年的生活甜美;中元节,做“新妇闲”用于“施孤”;谢神送神,要做红粿、发粿和酥饺;除夕,做寓意 健康 的鼠壳粿。粿品除了祭祀也可食用,当粿的含义由贡品延伸为小食,它的种类又更繁多了。没有馅儿的粿,根据材料有菜头粿、芋粿、麦粿、栀粿、甜粿、甘同粿;裹着馅儿的粿,根据馅料命名,有笋粿、鲎粿、韭菜粿、包饭粿;也有根据形状命名的桃粿、龟粿等。较为大众所知的粿条也是潮汕粿的一员,大米加水磨成浆,放入不同的器具蒸熟成型,切成条状即为粿条,烙干的粿皮切块即为粿角,若是厚切成块便是糕粿…… 上文所述的粿品还只是潮汕纷纭众“粿”中的冰山一角,逢年过节要吃粿,时令节气到了要吃粿,家有喜事要吃粿,闲来无事要吃粿……潮汕人的粿,实在多得数不清。 如今潮汕人已经没有往日家家户户都做粿的盛况,现代人大多是去熟识的粿品店买粿,偶尔一家人一起做粿,倒成了不可多得的家庭乐趣。但是潮汕人逢年过节吃粿的习俗一直还在传承,粿已然成为潮汕地区独特的饮食文化之一。 潮汕人的一天,在吃粿中度过 潮汕人的粿从神坛下来,走向普罗大众,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它足够日常。 清早一碗咸淡适中的粿条汤,便能让熬了一夜的胃苏醒。与河粉不同,粿条主要成分是米浆,易熟且口感较为厚实,米香味浓,不管搭配什么汤底更能入味。热腾腾出锅的粿条汤里撒上“蒜头朥”和“葱珠朥”,算是给这碗汤粉注入了灵魂。 粿条看似平平无奇,在潮汕内部竞争也不小,揭阳桐坑的粿条就因其独具特色,在潮汕粿条界享誉盛名。桐坑粿条形状极细,细到接近米线的程度,与其他地方厚实的粿条相比,桐坑粿条在细的基础上又富有韧性不易断,口感更佳。要想吃到潮汕最好吃的粿条,直奔桐坑去吧! 粿汁是粿条在潮汕早餐界最有力的竞争对手,粿汁的汁,指的是卤汁。一碗粿汁好不好吃,大致是由卤味儿决定的,但是可不要忽略了粿汁中的粿。现今大多数粿汁店的粿用的是粿条,但在更为传统的粿汁店,粿汁中的粿应该是粿角。粿皮烙干切成块状便是粿角,虽说制作工序比粿条复杂一些,但是可以保存的时间更久,煮熟后也更有嚼头。在潮汕地区,只有汕头潮阳还保存着较多传统的粿汁店。 潮汕的粿大多数是小吃,有那么几种饱含淀粉的粿品小吃,往往会被作为主食端上餐桌。 红桃粿粿皮是粘米粉和成的,馅料的主要成分也是糯米,除了形状样式,简直就是饭团,以糯米为馅儿,食用后饱腹感更强。甘同粿中的甘同,其实就是土豆儿,潮汕话音译为甘同。土豆碾成泥,配以适量的薯粉、虾米、香菇揉成团,蒸熟出锅后可以保存较长时间。想吃的时候切片下油锅煎至金黄即可出锅,根据切片厚薄,食用时的口感也会不一样,切得薄的甘同粿,有一种接近薯片的香酥,切得厚实的甘同粿,则可以尝到比较丰富的馅料。菜头粿、芋粿的做法吃法与甘同粿类似,但是由于主料不同,又别有一番风味。潮汕人坚信“不煎不炸没好粿”,高温油煎下的粿皮,会散发出更诱人的香味,表面的酥脆又让粿的口感更加丰富,令人胃口大开。潮汕地区的粿品店,不会卖单一的粿品,除了招牌粿品,往往还有几样其他的粿品小吃相配,可以满足人们多种口味的需求。 说到潮汕的粿,还是小食类居多。 水晶球便是在无米粿的基础上丰富开来的粿品小食。无米粿,顾名思义,粿中没有大米的成分,其粿皮纯用薯粉制成,蒸熟后呈透明状,可以看到馅料的颜色,一般为韭菜馅,又称韭菜粿。出锅的韭菜粿像一个个翡翠团子,颜色十分好看。富有创意的潮汕人又经过不断的尝试,把粿中的韭菜馅儿换成紫薯、绿豆、红豆沙、芋泥等,使得无米粿不管是口味还是卖相都更上一层楼,由于色彩丰富,人们又形象地称之为水晶球。 周末与朋友在潮州的牌坊街闲逛,在汕头的小公园街区游玩,嘴馋了的潮汕人不一定会去喝奶茶,但一定会找一家吃粿小店,点上一份五彩斑斓的水晶球,享受一个闲适下午。 若是去到揭阳,则不得不尝一尝当地的“乒乓粿”,揭阳乒乓粿原为“槟醅粿”,因读音相近被误记为“乒乓粿”,沿袭至今。乒乓粿“外皮清柔软,内馅香脆甜”,这香来自槟醅麸,即糯米带壳在鼎中反复烤焙,使其爆涨后压成的麸末。糯谷在大火中烤焙,迸发出一种特殊的谷物香味。 要是去到汕头潮阳,则要尝一尝当地的鲎粿,鲎(hòu),是一种比较古老的生物,生活在浅海区,便被靠海吃海的潮汕人融进粿里,端上了餐桌。作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鲎已经吃不得了,潮汕人在酱汁上稍做调整,用蟹替代鲎,混合米浆,随喜好加入鲜虾、南乳肉、鲜肉碎、鹧鸪蛋、蘑菇,调味,再经油浸高温,淋上特制的酱汁即可食用。 潮汕的粿品大多价格都不会很高,茶余饭后也会有嘴馋的潮汕人出门买粿吃,不远,或许家门口就有一家不错的小店。学校门口一个小小的担子,老街道上一间小小的店面,甚至是一辆走街串巷的自行车,都有潮汕人喜欢的粿。这些买粿的小店,像细胞一样分布在潮汕地区的各个小城里。 最热闹的当属各个学校门口的小担子,煎麦粿的大妈摩拳擦掌,挑咸水粿的大叔蓄势待发,炒糕粿的阿伯迫不及待,就等一声放学铃响。煎过的麦粿散发着燕麦的香味,若是敲上一个鸡蛋,麦香鸡蛋香更是相辅相成;米浆倒入模具中蒸熟放凉,食用时淋上油锅上炸过的菜脯粒,冷热相遇,香味迸发;打上鸡蛋煎熟的糕粿,出锅后撒上糖粉佐味,咸甜适中,让人回味。还有隐藏在学校周边的炸粿肉、炸“猪脚圈”小店,每一样粿都让人垂涎欲滴,割舍不下,潮汕孩子的零花钱,都花在吃粿上了。 最可遇不可求的小吃当属草粿。潮汕地区的草粿,只有在夏季才出现。草粿接近凉粉,却有凉粉没有的一股甘苦味儿,撒上细砂糖便中和了它的微苦。夏日午后,若是你听到“叮叮当当”的富有节奏的敲碗声从你家楼下飞驰而过,莫慌,那是草粿来了。卖草粿的阿伯骑着自行车飞速地在街道小巷呼啸而过,敲击陶碗留下讯息,来不及下楼的人不约而同地赶到最近的大榕树下汇合,排队等待那一份降温解暑的草粿。炎热的夏季靠人声叫卖草粿显然不现实,又累又渴,清脆的敲击声反而让人精神一振,有出门买粿的冲动。 去到潮汕吃草粿,靠的是缘分,不用记住店面,你需要留心的,是大榕树下有没有一辆26寸大单车,驮着两个大箩筐,单车旁还有拿着帽子扇风的潮汕阿伯。 潮汕的粿,也许三天三夜都说不完,也许光靠文字感受不到它的魅力,想吃到正宗的潮汕粿,还请麻烦你亲自跑一趟。 撰文/廖慕虹 供图/图虫创意 网路 等 编辑/杨亚林 图编/周红蕾 审发/陈奕 版权声明:本文图文版权归“国家全景地理”及《中国国家地理》中文繁体版所有,如需转载,请与“国家全景地理”联系。
潮汕小吃草粿,草粿做不脆的原因的问题分享结束啦,以上的文章解决了您的问题吗?欢迎您下次再来哦!
潮汕小吃草粿,草粿做不脆的原因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