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鲟鱼图片(长江鲟鱼图片大全)
中华鲟有多重? 有多长?
中华鲟常见个体50-300千克,体长128-440毫米。更大个体可达600千克。是长江中更大的鱼,故有“长江鱼王”之称。
中华鲟生活于大江和近海中,是底层鱼类,具有洄游性或半洄游性。春夏季5-6月间喜群集于河口,秋季上溯而至江河之上游。古有:“鳣出江、淮、黄河、辽海深水处”,“其居也在堆石湍流之间”。
中华鲟生命周期较长,最长寿命可达40龄。是中国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也是活化石,有“水中大熊猫”之称。具有很高的科研、药用和观赏价值。分布于中国、日本、韩国、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和朝鲜。
扩展资料:
中华鲟形态威猛,个体硕大,寿命较长,最长命者可达40岁,是淡水鱼类中个体更大、寿命最长的鱼。中华鲟进江后,必须在江里滞留一年,于第二年10月到达产卵场所。
中华鲟为底栖鱼类,属于以动物性食物为主的杂食性鱼类,主要以一些小型的或行动迟缓的底栖动物为食,包括虾蟹、鱼类、软体动物和水生昆虫等。
实际上中华鲟是靠口膜的伸缩将食物吸入,食物对象多数是生活于泥表或陷藏在泥渣中的各类小型动物。中华鲟从海洋进入江河的整个洄游和滞留期间,基本上不摄食。因此,中华鲟在淡水中的能量消耗和性腺发育所需的营养,依靠它在进入淡水前体内积。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中华鲟
被宣告灭绝的长江鲟在湖北团风县被发现,关于这一物种你了解多少?
关于这一物种了解还算是比较多的,这是一种杂食性鱼类,主要是分布在长江中上游,是国家的一级重点保护动物。长江鲟的体长一般有1m左右,体重在五公斤到十公斤之间。这鱼是我国长江独有的珍惜野生动物到现在已经有1.5亿年的历史了,目前我国的长江里面鱼的数量十分的稀少,被世界野生动物基金会列为十大濒临灭绝物种水生动物之一,在2022年7月21晚上的时候,国际自然与自然资源保护联盟发布了全球总红色目录更新报告宣布了长江鲟鱼野外灭绝。
在湖北团风县发现长江鲟鱼,后来根据调查,这次的发现是人工放生的。是否有野外的长江鲟鱼,还有待调查清楚。十年来,由于大坝的修建,再加上水质的污染等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野生的中华鲟鱼已经是极其可危了,尽管国家采取了一系列保护措施,也没有达到预期的标准,自从1984年开始,到现如今已经是连续实施了62次大规模中华鲟放流行动,目的就是想要通过这种人工繁殖,然后放回自然中,在某种程度上将中华鲟从灭绝的边缘上拉回来。
目前我们国家是已经完全掌握了长江鲟鱼的圈养技术,甚至每年都会进行一个放流活动,但是长江鲟鱼的情况仍然是不容乐观的,尽管每一年都排放了很多幼体,仍然是没有在野外产卵的记录,这也就意味着这鱼并没有在野外建立一个比较稳定的种群。恢复长江鲟鱼的自然产卵栖息地,这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这个地方是我国比较重要的经济发展地区,我们人类的发展可能会影响到它们产卵等,这一件事情任重而道远。
中华鲟和鲟鱼的区别是什么?
外形不同:鲟鱼是一亿五千万年前中生代留下的稀有古代鱼类,所以鲟鱼骨骼的骨化程度普遍在减退,它的中轴是未骨化的弹性脊索,无椎体,而随颅的软骨壳大部分不骨化。它的尾鳍为歪尾型,背鳍与臀鳍相对。
中华鲟的体长形,两端尖细,背部狭窄,腹部平直,它的腹鳍小,是长方形。臀鳍与背鳍相对,在背鳍中部下方,而在中华鲟的尾鳍上缘有1个纵行棘状鳞。
中华鲟的特点
中华鲟形态威猛,个体硕大,寿命较长,最长命者可达40岁,是淡水鱼类中个体更大、寿命最长的鱼。成鲟可达四米多长,体重近千斤,居世界27种鲟鱼之冠。
据文献记载更大体重达560公斤,被誉为“鲟鱼之王”,素有“长江鱼王”美称。般成熟雄鱼重80市斤以上,雌鱼重240市斤以上。
中华鲟有多大
成体的中华鲟体大而重,雄体一般重68~106千克,雌的130~250千克,据称,更高的记录竟达 500千克。中华鲟产卵量也很大,一条母鲟一次可产百万粒鱼籽,只是成活率不高,最后成鱼的仍为少数。
中华鲟鱼,属世界27种鲟鱼之冠,它个体硕大,形态威武,长可达4米多,体重逾千斤。
中华鲟(学名:Acipenser sinensis):体长平均约40厘米,最长达130厘米,体重更高达600千克。体呈纺锤形,头尖吻长,口前有4条吻须,口位在腹面,有伸缩性,并能伸成筒状,体被覆五行大而硬的骨鳞,背面一行,体侧和腹侧各两行。鲟是一亿五千万年前中生代留下的稀有古代鱼类,它介于软骨与硬骨之间,骨骼的骨化程度普遍地减退,中轴为未骨化的弹性脊索,无椎体,随颅的软骨壳大部分不骨化。尾鳍为歪尾型,偶鳍具宽阔基部,背鳍与臀鳍相对。腹鳍位于背鳍前方,鳍及尾鳍的基部具棘状鳞,肠内具螺旋瓣, *** 和泄殖孔位于腹鳍基部附近,输卵管的开口与卵巢远离。
夏秋两季,生活在长江口外浅海域的中华鲟回游到长江,历经3000多公里的溯流博击,才回到金沙江一带产卵繁殖。产后待幼鱼长大到15 厘米左右,又携带它们旅居外海。它们就这样世世代代在江河上游出生,在大海里生长。
中华鲟生命周期较长,最长寿命可达40龄。是中国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也是活化石,有“水中大熊猫”之称。具有很高的科研、药用和观赏价值。分布于中国、日本、韩国、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和朝鲜。
中华鲟是什么
中华鲟(学名:Acipenser sinensis),属鲟形目、鲟科、鲟属的一种。中华鲟为白垩纪残留至今最为古老的现生鱼类之一,在全世界20余种鲟科鱼类中分布纬度更低,体型更大,生长最快,为我国特有种,因具有许多原始性状成了介于软骨鱼类和硬骨鱼类之间的中间类型,在学术研究上具有重要价值。
中华鲟是一种大型的溯河洄游性鱼类,是古老的珍稀鱼类,世界现存鱼类中最原始的种类之一。公元前1千多年的周代,中华鲟被称为王鲔鱼,中华鲟古称也叫大腊子。
中华鲟是中国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也是活化石,有“水中大熊猫”之称。现今仅在我国长江流域尚有分布,其他江河中均已绝迹,具有很高的科研、药用和观赏价值。
据研究记述,因中华鲟特别名贵,外国人也希望将它移居自己的江河内繁衍后代,但中华鲟总是恋着自己的故乡,即使有些被移居海外,也要千里寻根,洄游到故乡的江河里生儿育女。在洄游途中,它们表现了惊人的耐饥、耐劳、识途和辨别方向的能力,所以人们给它冠以“中华”二字。
夏秋两季,生活在长江口外浅海域的中华鲟回游到长江,历经3000多公里的溯流博击,才回到金沙江一带产卵繁殖。产后待幼鱼长大到15 cm左右,又携带他们旅居外海。它们就这样世世代代在江河上游出生,在大海里生长,养成了身居海外不忘故乡的习惯。正是由于这种执着的回归、寻根的习性,所以人们称它为“中华鲟”。
中华鲟是什么鱼
如题 , 保护动物不能随意捕杀、运输、贩卖及饲养
鲟科 Polyodontidae 鲟属 Acipenser 软骨硬鳞鱼类
下图为 中华鲟 Acipenser sinensis
鲟鱼是温和性肉食鱼类,终生喜食水蚯蚓、水蚤、蚊子幼虫、卤虫以及底层野杂鱼等。 其繁殖季节为5~7月。
长江鲟鱼图片(长江鲟鱼图片大全)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