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脚菜(三月三上巳节)
好了不卖关子了,
菜花,直接报菜名,“上巳菜”就是荠菜。
上巳菜是荠菜众多名字的一个。
荠菜为什么叫“荠”?
荠菜植株伏地而生,叶密成丛,《本草纲目》说:“荠生济济,故谓之荠。”济济,即是众多之意。“济”字的三点水偏旁被草头偏旁(艹)取代,就成为“荠”字了。
中国自古就采集野生荠菜食用,并且体验到其味甘美。
《诗经》已把荠菜甘美之味作为其他食物滋味的对照:“谁谓茶苦,其甘如荠。”(《诗•邶风•谷风》)
《尔雅》:“荠味甘,人取其叶作菹(剁碎)及羹亦佳。”可见,现今大众喜爱的荠菜羹、荠菜馄饨、荠菜饺、荠菜炒年糕等美食,都有来头。
北宋苏东坡赞美荠菜:“虽不甘于五味,而有味外之美,是一味天ran之珍。”
南宋陆游也写过很多关于荠菜的诗文,诸如:“残雪初消荠满园,糁羹珍美胜羔豚”“日日思归饱蕨薇,春来荠美忽忘归”等。
清人薛宝辰《素食说略》:“荠菜为野蔌上品,煮粥作齑,特为清永。以油炒之颇清腴,再加水煨尤佳。”
荠菜为十字花科荠属植物,又名护生草、净肠草、清明草、枕头草、烟盒草、地菜、芊菜、地米菜、菱角菜、鸡心菜、鸡脚菜、香田荠、香芹娘、香料娘等等。
荠菜被称为“上巳菜”见《闽东本草》。荠菜还以香田荠、香芹娘、香料娘为名,你说荠菜香不香,可以想见,那是真香!
荠菜是春天时令的蔬菜,生长在田间地头,分布于世界各地。
荠菜可以说是野菜代表,有“吃了荠菜,百疏不鲜”的美誉。
荠菜不仅味道鲜美,营养丰富,还是一味天ran的良药。
性味归经:味甘、淡,性凉;归肝、脾、膀胱经。
功效:利水,明目,止血。
主治:肝热目赤,目生翳膜、血热出血、淋证、崩漏等。
此外,荠菜还有兴奋呼吸、退热、利水的作用。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g;鲜品60-120g;或入丸、散。
外用:捣汁点眼。
正因为荠菜这样的效果,
民间有“三月三,荠菜当灵丹”,
“吃了三月三荠菜煮鸡蛋,不头疼”的说法。
荠菜花煮鸡蛋怎么煮呢?
首先我们要选择三月三前后的荠菜花,因为这个时候荠菜刚刚开始开花,叶子还没有老,这个时候的荠菜花煮出来的汤汁浓烈,效果好。其次,把采挖的荠菜花清洗干净,与鸡蛋一同放入锅中煮熟,热汤汁是绿色的。
煮熟之后的鸡蛋用锅铲敲裂蛋壳,放入荠菜汤汁中闷煮五分钟,蛋壳裂开出出现绿色蛋白,这个时候就可以吃鸡蛋了。当然,一次不要吃多,两个就可以了。
荠菜的英文名称“Shepherd's purse”,说来也很有趣,Shepherd含义之一是“牧羊人”,Purse的含义之一是“钱包”。荠菜和牧羊人的钱包,原本风马牛不相及,这两者,何以会是同一个英文词汇?这是因为有一类荠菜的果荚略呈三角形,体积虽很小,但形状据说有些类似古代小亚细亚、欧洲某些地区牧羊人的钱包,故借用其名。
只是不知道英国人会不会吃“牧人的钱包”?要知道英国菜难吃一直被大家吐槽。英国人知不知道用“牧人的钱包”来包饺子吃简直是人间美味。
看来,让中国美食登上英伦三岛,大有可为。
鸡脚菜(三月三上巳节)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