鲈鱼图片真实图片(鲈鱼的照片图片)
淡水鲈鱼长的什么样子?
淡水鲈鱼如下图所示:
淡水鲈鱼,是真鲈科下麦鳕鲈属的一种肉食性淡水鱼。尽管在当地方言中称为“鳕”(cod),但是这种鱼其实与北半球海洋的鳕属(Gadus)鱼类毫无关系。 墨瑞鳕发现于澳大利亚墨累-达令流域,无论从经济还是生态学角度上讲,它都是澳大利亚最重要的有脊椎野生动物之一。墨瑞鳕是澳大利亚纯淡水鱼中更大的,也是世界上纯淡水鱼中更大的一种。 墨瑞鳕的学名曾有一段时间被改为M. peelii peelii,以与墨瑞河鳕区别,当时墨瑞河鳕被认为是墨瑞鳕的亚种。2010年,墨瑞河鳕成为完全的种,得到种名M. mariensis,于是墨瑞鳕的种名改回M. peelii。 虽然原本墨瑞鳕栖息于几乎自整个墨累-达令流域,但是自澳大利亚英国殖民时期以来,墨瑞鳕的数量因过度捕捞和环境破坏而急剧减少,现在已成为濒危物种。 墨瑞鳕是一种肉食性鱼类,靠捕捉其他鱼类为食。在春季产卵后,亲鱼会尽职尽责地保护卵。在澳大利亚水族馆,墨瑞鳕是一种很常见也很受欢迎的鱼。
鲈鱼长什么样?
外形特征
体长,侧扁,背部稍隆起,背腹面皆钝圆;头中等大,略尖。体长可达102厘米,一般重1.5-2.5公斤,更大个体可达15公斤以上。
吻尖,口大,端位,斜裂,下颔稍突出于上颔,上颌伸达眼后缘下方。两颌、犁骨及口盖骨均具细小牙齿。
前腮盖骨的后缘有细锯齿,其后角下缘有3个大刺,后鳃盖骨后端具1个刺。
体被小栉鳞,侧线完全、平直。体背部青灰色,两侧及腹部银白。体侧上部及背鳍有黑色鲈鱼斑点,斑点随年龄的增长而减少。
背鳍两个,仅在基部相连,第1背鳍为12根硬刺,第2背鳍为1根硬刺和11-13根软鳍条。
臀鳍硬棘3枚;臀鳍软条7至9枚,背鳍、臀鳍鳍条及尾鳍边缘为灰黑色。
鲈鱼喜栖息于河口咸淡水,也能生活于淡水。
红烧鲈鱼做法
1.把鲈鱼去鳞去腮去内脏,清洗干净后在鱼身两面切上几道口子,烧时容易入味。
2.用盐,胡椒粉和黄酒把鱼身上涂满一遍,腌渍一下。
3.葱切段,再切部分葱花,大蒜切片,姜切丝,再准备好豆豉,八角,小茴香和花椒,花椒忘拍了。
4.不粘锅放油烧热,放入鲈鱼煎至两面金黄后取出。(没有不粘锅的可用生姜擦一下锅底,防止鱼皮粘锅)。
5.锅中留底油,放入切好的葱,姜,蒜,八角,花椒,小茴香和豆豉。
6.煸炒出香味。
7.放入煎好的鲈鱼,再烹入少许黄酒。
8.再加入醋和红烧酱油,烹出香味。
9.再加入开水,用大火烧开后再转小火烧制。
10.等烧到鱼可以用锅铲拨松,翻身加盐和糖调味。
11.等汤汁微微收浓,撒上香葱,然后出锅盛盘。
参考资料
鲈鱼.360[引用时间2017-12-22]
鲈鱼长啥样,求图片
鲈鱼的图片如下:
鲈鱼又称花鲈、寨花、鲈板、四肋鱼等,俗称鲈鲛,与黄河鲤鱼、鳜鱼及黑龙江兴凯湖大白鱼并列为“中国四大淡水名鱼”。我国的鲈鱼品种以松江鲈为主,又名四腮鲈鱼,也称虎头鱼。
鲈鱼,体长侧扁,下颌长于上颌,肉坚实呈蒜瓣状,鱼鳔可制鱼肚,常清蒸食用。
鲈鱼肉质洁白肥嫩,细刺少、无腥味,味极鲜美,富含丰富的蛋白质和维生素,可入药,是一种极其珍贵的补品。
扩展资料:
分布范围
分布于太平洋西部,我国沿海均产,以黄海、渤海较多,渔期为春、秋两季,每年的10-11月份为盛渔期。
品种类型
在我国,有关于鲈鱼的品种相对比较多,大部分的鱼类均可以被称之为鲈鱼,目前为止,比较常见的鲈鱼主要包括四种,分别是海鲈鱼、松江鲈鱼、七星鲈鱼以及加州鲈鱼。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鲈鱼
鲈鱼是什么样子的
鲈鱼又称花鲈、寨花、鲈板、四肋鱼等,俗称鲈鲛,鲈鱼,体长侧扁,下颌长于上颌,肉坚实呈蒜瓣状,鱼鳔可制鱼肚,常清蒸食用。
鲈鱼肉质洁白肥嫩,细刺少、无腥味,味极鲜美,富含丰富的蛋白质和维生素,可入药,是一种极其珍贵的补品。
体无鳞,散具颗粒状和细刺状皮突,无骨板。头部无鳞。各鳍均无鳞。侧线几平直,略上侧位,伸达尾鳍基底。
背鳍连续,起点位于鳃盖骨后缘稍后上方;鳍棘部较短小,胸鳍宽大,腹鳍短小,尾鳍截形,微凸。
体腔中大,腹膜浅灰色。胃囊状,壁厚。肠短于体长,盘曲2次。幽门盲囊6个。无鳔。体黄褐色,具斑纹和斑点。吻侧、眼下、眼间隔和头侧具褐色条纹。鳃盖膜橘红色。体侧在背鳍第二至第四鳍棘下方具1条纹,伸达鳃孔上角,背鳍第五至第九鳍条下方和最后鳍条下方以及尾鳍基底各具2横纹。背鳍鳍条部,臀鳍、胸鳍和尾鳍具多条点列横纹。臀鳍橘红色。腹鳍白色,无斑纹。
鲈鱼图片真实图片(鲈鱼的照片图片)相关推荐: